查看原文
其他

邢广程:多向度务实推进中国的周边外交

邢广程 东北亚研究通讯 2024-03-23


发言嘉宾: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校对整理:冀托,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来源: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编者按


2022年12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研讨会是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标志性年度学术会议,此次研讨会共邀请到国内外88位从事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专家学者,聚焦“找回和平与发展:重塑不确定时代的全球与地区秩序”主题,在新的国际社会背景下,为解决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关键挑战提供新的“重叠共识”、新规范和新议程。与会专家发言要点由本公众号整理、编辑并与读者共飨。




多向度务实推进中国的周边外交


邢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各位中外嘉宾大家好!从一个侧面来讲中国的外交,多向度务实推进中国的周边外交。
刚才几位专家都谈到了中国外交上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在机遇和挑战方面,中国有一个总目标,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2035年我们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那怎么建设中国现代化?刚才章百家研究员讲得非常好,就是我们二十大提的,我们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是什么?怎么来面对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走什么道路?所以我们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通过战争、殖民、走帝国主义的老路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和平发展道路实现的
面对近年来所出现的国际形势变化,我们已经提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中国之问。我们也给出了方案,就是在全球角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还有一个实践平台,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和载体。
现在的问题在于,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有些吃不住劲,所以美国对中国由“遏制+接触遏制+接触”,现在变成了全方位的遏制和对抗。今年5月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谈得非常清楚,美国要塑造针对北京的战略环境,未来十年很重要。未来十年是什么?正好是我们“两步走”中的第一步走,即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不会轻易地让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以美国现在用三个层面对中国实行了全方位的遏制,一个就是全球层面,这一点大家谈得非常多了,我就不展开了。第二个是周边层面,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周边给中国设下种种陷阱来实行战略遏制面、战略遏制带、战略遏制线,点面结合,实现对中国立体的战略维度。美国这样觉得还不够,所以就深度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这是全方位的。重点包括,美国对中国陆疆、海疆实行深度干涉,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国家的核心利益。

所以面对这三方面,我们怎么来应对?我认为中国崛起最大的一个战略突围,可能更多的是在周边环境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中国把周边国际环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好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环境会有大的改善。过去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中,一个非常大的经验就是我们谋求并实现了良好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实现了良好又持续的周边国际环境,这是中国能够取得这么大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和经验。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中国也依然要进一步地总结这样的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要持续,而且还要加大步伐,继续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国际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应该针对周边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一些战略上的思路。从周边的情况来看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第一,中国持续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就是说亚洲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非常活跃的经济区域?那就是因为这些国家从中国发展当中得到了红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对中国本身发展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第二,美国加大了对中国崛起的打压力度,这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是一个新情况。第三,亚太地区包括欧亚地区大范围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刚才几位专家特别是房宁教授已经提到了俄乌冲突问题,我们也要综合这一情况做一些深度的分析。美国对我们周边的国际环境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但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我国周边地区和我国40多年来所形成非常稳固关系的韧性和深度的黏合性,针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多向度的方式。

第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全球问题的大视野下,我们要着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那首先从周边开始,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我们有实践平台,特别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来实现我们的周边命运共同体,我们有抓手、有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6条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几条大线路都是和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联非常密切,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和其他的一些现有机制。比如上海合作组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区域合作机制,很多人把上海合作组织当成一个安全机制,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区域国际组织,我们在经济、安全、人文各方面都要推进这一机制。所以,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峰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包括4个方面、4个领域,包括健康卫生命运共同体,以及安全、发展和人文这4个领域共同体的构建。所以我们要把现有的机制用好,推动地区的安全稳定,除了上海合作组织之外,我们还有中国、印度、俄罗斯三边会晤机制,还有其他的一些会晤机制,我们要用好这样的机制。
另外我们所说的地区性合作中,中国与东盟的相互关系发展得非常好。2013年习主席就提出我们要构建中国与东盟的命运共同体,今年1月份在中国与中亚国家首脑视频峰会上,我们又提出来中国要和中亚地区建立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地区性的合作。

刚才房宁教授也提出了东北亚问题,我再强调一下。我们和东盟也就是说东南亚的合作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范式。中国和东盟合作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安全综合性合作中非常好的国际关系,我们和中亚国家的合作无论是在区域还是上海合作组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在东北亚方面也要管控好危机。东北亚有很多爆炸性的因素,甚至仍然存在冷战的结构性思维,结构框架还没有打好,非常危险的因素还存在,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加强管控。同南亚也要做比较深度的利益契合。
所以二十大我们又重申了几个非常好的中国周边外交思路。一个思路就是亲诚惠容,这是我们搞好周边外交的基本理念,基本的思想就是以邻为伴、与邻为善,这是我们的周边外交方针。二十大还提出来两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与周边国家要加强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友好互信非常重要,没有互信怎么能有发展呢?怎么能有合作呢?所以我们和周边国家要加强友好互信,用什么方式加强互信呢?除了一些双边多边的机制,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还有一个是利益融合,我们40多年之所以和周边国家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就是因为我们有利益融合,所以对于未来的发展,二十大已经有了这两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基点,一个是加强友好互信,一个是利益融合,我们过去40多年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是因为在互信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经验。
大家都知道,1989年我们开始了中苏关系正常化,但是在不久后,1991年苏联就解体了。我们原来在解决边境问题上是一对一,苏联解体以后,我们在解决边境问题上出现了新的四个谈判对手,一般来说在边界谈判问题上特别容易摩出火花,甚至发生局部冲突,但是大家现在已经看到了,俄罗斯和与中国接壤的三个重要国家为一方面,以中国为一方,4+1合作机制。我们不仅没谈崩、没谈坏,而且我们还谈出了感情,有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96年还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增强军事信任的协定,97年在莫斯科搞了边境地区的裁决协定,这两个协定是我国会晤机制非常重要的基石,也是后来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针。最后上海五国升级为上海合作组织,这就说明友好互信非常重要,中国有这样非常好的经验,我们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还要继续往前推动。

利益契合、利益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实现周边命运共同体非常重要的方面,除了刚才讲的多边区域国际合作组织,我们还要在周边的大国之间进行战略互动,比如说中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印关系还要进一步推进,我们还要加深双边关系,还要特别在人文领域进行合作。只有民心相通,我们才能做到一通百通,所以“一带一路”五通最重要的是民心相通。只要我们坚守了这些方针,周边国家还会一如既往地和中国进行深度的合作。美国试图通过周边围堵中国,试图借助周边把中国边疆搞乱的战略意图无法实现,中国和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是关键。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


 论美国智库的中国研究——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

 章百家:国际环境的变迁与中国的发展——基于历史考察的若干思考 霍淑红: 精英知识网络与改革开放后的中美关系

 祁治业:韩蒙关系的嬗变与评析

 崔光龙: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本质与特点

 谢国忠:中国为何能与新兴国家实现共赢

 钟飞腾|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构建何以成为可能?

 祁治业、范丽君: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中蒙俄天然气管道合作的利益考量及前景分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